集微網消息,3月26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2繼續進行。在國際論壇部分,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縝圍繞“無限的資源供給和有限的資源需求”這一核心話題,向與會者分享了目前鋰電產業鏈的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預判。
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對電池的需求量也隨之增長,李縝認為,中國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上,這是國家戰略。推動新能源產業的快速增長,帶來了電池產業的高速成長,預計到2025年、2030年,全球新能源產業對電池的總需求量將分別超過1.5TWh和3TWh。
接著,李縝分享其對電池出貨量增長導致原材料需求增量的預測。
按照現有技術水平,制造1.5TWh電池和3TWh電池,需要的正極材料大約是330萬噸和660萬噸。李縝認為,未來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的占比要逐步演變到6:4;并預計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到2025年的需求量將達到200萬噸,2030年達到400萬;三元電池正極材料到2025年的需求量達到130萬噸,2030年達到260萬噸。
前驅體也會相應快速發展,其中硫酸鐵預計到2025年達到200萬噸,2030年達到400萬噸;鎳鈷錳2025年需求量為130萬噸,2030年達到260萬噸;負極材料方面,2025年需求量為160萬噸,2030年達到300萬噸。李縝進一步推導認為,“這些材料的前端對全球鋰資源的需求量在2025年的需求量為90萬噸,2030年需要180萬?!?/p>
除上述4大主材以外,李縝還認為,“隔膜、電解液、銅箔、鋁箔以及相關的添加劑等產品,伴隨著投資的不斷增長,產能也將不斷釋放,價格一定會回到價值軌道?!?/p>
緊接著,李縝開始分享其“無限的資源供給和有限的資源需求”這一核心觀點。
對于高漲的需求,全球原材料廠商已經在積極擴產,供給量也在迅速增加。全球主要電子材料制造企業中,到2025年,前10大企業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三元鋰正極材料以及負極材料的產能規劃分別達到546萬噸,267萬噸和317萬噸,李縝認為,“這遠遠超過了我們的實際需求量。不僅如此,進一步分析還發現,鐵鋰正極材料的前驅體還可以用磷酸鐵、鈦白粉、氧化鐵制成?!?/p>
相對來說,三元材料對外依存度比較高。其前驅體主要是鎳鈷,我國鎳存儲量只有400萬噸,主要從印尼和俄羅斯進口;鈷資源目前也只有800萬噸,主要依賴印尼和剛果進口,資源相對短缺,“但隨著磷酸鐵鋰技術的不斷提升,比如國軒高科210Wh/kg磷酸鐵鋰到今年底逐步走向量產,鐵鋰電池將會在更大范圍內替代三元電池?!崩羁b表示。
同時,三元電池技術也在持續進步,如國軒高科360Wh/kg的三元半固態電池正快速走向產業化,也減少了對材料的用量。李縝認為,技術進步和替代戰略,使行業對三元正極材料的需求正逐步適應市場的要求。
負極材料方面,國軒高科已在內蒙建了一座年產能40萬噸的負極材料石墨化工程,加上硅基負極的廣泛使用,“負極材料的需求將會極大得到緩解?!崩羁b繼續說道,“所以,無論是三元正極、鐵鋰正極還是負極材料,隨著我們技術的不斷進步,開采能力的不斷增強,都將遠遠供過于求?!?/p>
最后,李縝帶來他對鋰電材料價格走勢的看法。
2021年年初,碳酸鋰價格為5萬元/噸,已上漲超50萬元/噸,不僅如此,其他鋰材價格也在快速上漲。不過李縝認為,鋰材漲價的局面將會被終結。
導致鋰材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供不應求。但事實上,2021年我國實際消費30萬噸鋰資源,當年進口和生產的鋰資源大約為33萬噸,預計到2025年中國對碳酸鋰的總需求量大約為60萬噸。李縝指出,“伴隨青海鹽湖提鋰技術的提升,四川鋰輝石資源的開采,電池回收技術的進步,我國對進口鋰資源的需求量將會大幅減少。世界‘鋰都’在宜春,據我們了解,僅宜春,將在2025年形成年產50萬噸的鋰資源開發,這將終結中國鋰資源短缺的情況?!?/p>
李縝同時指出,要重視鋰電池的回收,“電池全身都是寶,所有的資源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假設我們2025年制造了1.5TW/h的電池,那么10年后這些電池都將逐步回收;也就是說到2035年,我們新增長的5TW/h電池中,有1.5TW/h電池原材料來源于回收的資源。當制造電池對原材料的總需求和回收電池提供材料的總供給達到平衡的時候,我們將不再需要向自然界無限索取制造電池的資源。我認為這個時間應該在2040年左右來臨?!?/p>
關鍵詞:
Copyright @ 2011-2020 labs.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AI網 版權所有
郵箱投稿:553 138 [email protected]